南澳大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将致力于缓解澳大利亚成千上万心房颤动(AF)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房颤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影响不仅限于生理层面,更给患者带来深重的心理负担。
在澳大利亚心脏基金会2026年度先锋研究基金的支持下,由南澳大利亚大学汉娜·基奇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将共同设计并测试澳大利亚首个专门针对房颤患者的心理支持方案。这个总投资15万澳元的研究项目还汇聚了阿德莱德大学和弗林德斯大学的专家学者,旨在缓解困扰约三分之一房颤患者的焦虑症状。
“房颤的发作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令患者时刻处于恐惧之中,”基奇教授指出,“许多患者长期生活在症状复发、病情恶化、乃至中风或心力衰竭的阴影下。尽管承受着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澳大利亚目前却缺乏专门为房颤患者设计的心理支持体系。”
房颤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群,显著增加患者中风、心脏病发作甚至认知障碍的风险。除了这些器质性病变的威胁,患者还普遍经历着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虽然心理干预措施已被证实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脏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针对房颤患者的类似研究尚属空白。
“通过提供系统的疾病知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以及情绪调节技巧,该项目将帮助参与者更全面地认识自身状况,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基奇教授补充道。
这项为期两年的研究计划于2026年启动,将由阿德莱德大学主导实施。值得一提的是,南澳大利亚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即将于明年合并成立新的澳大利亚大学联盟,这所新兴学术机构将为研究提供更强大的平台支持。
项目将采用协同创新模式,确保干预方案真正契合房颤患者的实际需求。研究团队将与患者群体、心脏病学专家、护理人员及相关健康专业人士紧密合作,共同设计项目内容架构。今年早些开展的患者调研显示,绝大多数患者获得的关于房颤情绪影响的信息严重不足,许多人坦言在症状的不确定性与对长期健康的忧虑中陷入“生存模式”,感到孤立无援。
“患者明确表示他们需要专业的医疗信息、情感支持和实用工具,”基奇教授强调,“他们渴望了解哪些症状属于正常范围,如何有效应对突发症状,以及如何重建带病生活的信心。”
项目开发完成后,研究团队将在阿德莱德、怀阿拉和林肯港的心血管中心招募30名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改善心理健康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更能增强治疗依从性,减轻临床症状,为长期心脏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这项开创性研究有望彻底改变澳大利亚房颤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全国范围内的房颤管理树立新标准。

